股骨头坏死是一项关于患者能否行走的世界性疑难病,其精神肉体之痛、发展后果之重、治疗过程之长、医疗费用之大、疗效判定之难、正规药品之少、虚假广告之多,在各类疾病中极为少见。对股骨头坏死医疗市场研究近十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胡晓峰博士深有感触地说: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病人求医问药应该慎之又慎,要信国家、信科学、别信“王婆卖瓜”。他具体提出了防忽悠的4种看法:
一看 药品是否具有国药准字号批文?只有经过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及多家三级医院大量病人临床双盲试验,明确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才能批准生产。许多没有国药准字号批文的医院制剂或所谓的“秘方药”内含有激素和毒性成份,可使患者服用后疼痛减轻,感觉良好,但却会导致股骨头进一步供血不足而加快坏死。因而小心起见最好不服用。
二看 药品说明书(国家药监局批准药品生产必须的三个法律文书之一,不可更改)及包装盒上是否具有“主治股骨头坏死”的功能?有些仅批准用于治疗骨折的普通药,被超范围地使用于治疗各种骨病,对此患者要特别警惕被“忽悠”。
三看
药品技术之荣誉是国家主管部门颁发,还是医药商贩的自我吹嘘?由其别信那些交钱就能买来的“国际大奖”。还有所谓“国家专利”、“商标注册”等都只能说明他的名称和方法别人不能使用,与药品的合法性及疗效好坏毫无关系。
四看
医疗单位承诺的哪些“优惠条件”和“保障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尤其不要相信“无效退款”“先治疗、后付款”之类的陷阱。